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学
大学
高中
高中
语言
语言
服务
服务
文商科申请

关注:3

所属分类: 研究生留学 文商科申请

查看: 1095|回复: 8
发新帖

[院校信息] 认知心理学申请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9 14: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直接上背景吧:
申请方向:心理学认知与脑科学方向
GPA:3.60
G:Verbal153  AW 4.0
T:102(speaking 23)
其它:国际会议poster一个,三封系里老师推荐信
备注:211+985 心理系本科毕业,目前U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PhD在读第一年,如果非要定位的话那它对于这个专业来说是个好offer
以下是正文:
一,对申请来说什么最重要
导师想要你最重要,对于申PhD。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PhD的主要工作是与导师合作研究,所以导师的意向在录取中权重很大。虽然美国学校大多有Admission Committee,导师几乎没有决定权,但如果导师对你很感兴趣就会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帮助。欧洲在过程上有所不同,这个之后会对比。通常我们说GPA、GT等硬件决定是否入围面试,套磁等软件对录取与否影响很大。这些当然是没错的,但试想如果俘获了导师还愁进不了面试么?进了面试当然也可能被刷,毕竟导师也有爱莫能助的时候,但是他一定会帮自己想要的学生突围。
所以要怎么俘获导师?此时GT、GPA、科研经历、套瓷就上阵了。T代表语言能力(口语有时是program硬性指标,需要去学校网页查),G代表逻辑能力(通常如此认为),GPA代表学习能力,research自然是代表科研能力,这些合起来就是所谓的potential。如果各项都牛那硬件实力就是具备了,但是也必须让你导师看到这些,并且想让你未来跟他工作,套瓷应该就是在这一步发挥作用的。
所以这几个东西都要尽力弄好但也都不是本质,它们是为捕获导师芳心服务的。
二,选校
我去年是8月底开始想到选校的事,一开始完全不知道怎么选所以就找导师谈了一下。得到的建议大概是看领域内知名会议论文集和奖项得主,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通过会议论文集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方向的老师,还可以看出他们是不是productive;后者是因为奖项得主具有强大科研实力、精力以及经费(对于实验学科应该是很重要的)。之后我通过这两点外加看过的paper、想去的学校的主页锁定了几位感兴趣的导师,就开始发邮件套磁。
这里可以提一下欧洲的PhD申请,当时我认真考虑过去欧洲,所以联系了英国、荷兰、瑞士各一位导师,最后还差点去了瑞士的学校。其中英国学校要交的材料比较急,且我也不是很想去后来就没申,荷兰的program要求PhD必须有master学位于是我申了master,瑞士到了给offer的地步。这三所欧洲学校的共性和与美国学校的区别如下:
1,  三所欧洲学校的导师在邮件套磁都表示只要交齐材料、资格(指master学位这种)上满足学校要求就会录取我。由此可以看出在欧洲导师的“权力”较大。
2,  三位导师的实验室都没有funding,需要走留学基金委自带钱。虽然他们各自没funding的原因不同,比如有两位是刚从其它学校move到当前的学校,但我听到的说法的确也是欧洲拿奖比较困难,尤其是英国。
3,  两个PhD program都要求写博士论文的proposal,当然之后可以再改。
4,  用时短,因为基本不用上课,这也是要求有master学位的原因,美国学校五年制中的前2-3年是要修够学分的。
5,  除英国外几乎都要求有master学位,瑞士学校虽然没用这个卡我,但导师说如果我去的话要比其他PhD多读一年,用来上课弥补master缺失。
总结一下就是,欧洲PhD的funding很可能来自导师,所以导师有很大决定权;主要是跟导师工作而非上课,用时短,申请时就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写proposal。但美国更倾向一个program里的各方向整体运作,要求修不同的课(比如我的program要求在心理学的13个领域里至少选4个领域的课,外加在其它院系修够14-18学分,可以是特定专业的minor,也可以设计自己的“课程包”),可能更适合想了解不同领域或是没有明确研究方向的。但我没在欧洲上过学所以也不能这么下结论。
三,GT
我GT都是卡线,比如明尼苏达要求口语23分;Verbal 153也就算是刚过150的坎儿,T总分过100的坎儿。T考过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口语22,第二次综合写作不知为什么听力漏点所以作文分很低。因为考过G所以T主要是做TPO,准备了一些口语例子所以没什么可说的。不过大二暑假我复习G还挺认真的。当时好好复习了50天左右,前20天背单词+填空阅读,后面是作文+填空阅读。
背单词我觉得红宝比较好,当时我把填空里不认识的词都挑出来,发现红宝里基本能找到,要你命3000就不太行。红宝有42个list,我每天学3个新list,学的时候每个词用5s左右,只是快速浏览中英文意思。然后每页单词看完后重新看一遍这页的,每个list看完后重看这个list,三个list都看完后再重看三个list,所以每次学新list的时候等于过了4遍。然后再过一遍前三天学的9个list,每天等于过21遍list,大概用时5小时,一共用14天把整本书过了7遍。效果就算一般吧,填空还是会有不认识的,而且现在都忘了。不过当时到了第二周的时候看着红宝确实想吐。
到考前一个月的时候开始考虑作文怎么办,因为深知自己写不出好词好句好表达就只能诉诸逻辑,主攻Argue. 经验是:驳论一定要有道理,最好环环相扣。随便举个例子,Argue题常用的结构是“我们要达到目标A(商场盈利增加),所以要做到小目标B(减少人力成本),于是就必须有行动C(裁员)”。于是我们可以:
1, 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我就非得听吗?即使做了C能达到B,但A跟DE(营业额、能源成本等)也有关,裁员后人力可能不够,服务质量下降导致客流减少得不偿失。这里的trick是,题目中建议的行为所直接指向的结果往往不是根本目的。
2, 况且你说的不一定是真的。裁员之后只是人少了,但因为每个员工要干的活儿多了可能要求更多工资,且压力大之后导致的福利、心理建设费用可能会增多,总量就不一定减少。
3, 大概还有更好的办法。比如换节能灯泡减少开支、改善环境吸引顾客等。
总之就层层递进步步紧逼吧,滴水不漏的逻辑总是让人心驰神往,但仅限于学习工作。。。
第一个月里每天背完单词大概是下午1、2点,然后做两套阅读+填空,再改错什么的就到快12点了,所以觉得坚持快两个月还挺努力的。所以为什么认真努力还考这么差?因为基线低啊,之前听说上新东方得有六级的水平,于是我就去考了想看看自己有没有上课的资格,后来发现还是有的但分数多差就不忍说了。且153是个挺尴尬的成绩,所以我当时也犹豫到底要不要重考,后来想开了觉着它只要别拖后腿就行了,我就用别的突出重围吧。那时候在网上看有没有153申请成功的,发现很少,于是就决定我要是申请成了一定得写写我的G有多差。经验其实没什么复制的作用,如果有的话那古往今来这么多人早就进化成完美人士大一统了。所以我觉得它的意义是,在不知道自己这德行能不能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如果能看到以前有个类似的人是这么走出一条路,就觉得比较踏实。
最后插播一条关于GT成绩的argue,当时明尼苏达说如果觉得成绩不好可以写写为什么不好。于是我就说,我Verbal低不是逻辑差,你看我数学和作文就不错,主要当时阅读能力不够;但是我现在阅读能力好了,考两次T阅读都满分;T的作文低也不是写作不好,G的作文就挺好的,是当时综合写作漏点了;但这也不是因为听力不好,因为我听力成绩也还行。虽然估计没什么用,不过这种东西扯几句挺好玩的。
四,GPA
这个能高就尽量高吧,如果现在是大三且前两年不高,就至少把大三弄高,好歹是上升的趋势。我大一大二rank都在40%左右,大三rank 1st,写在CV上有点儿好看的。。。大三学期初我比较受挫,GRE考得尴尬,奖学金评15个人我排16,前一学期定下的本研课题还被完全推翻了,也有些其它的事,除了GRE外同时发生在两天之内。再考虑到前两年没干什么正经事,我就觉得真·一无是处。然后我决定选hard模式看看到底能怎么样,“这些窗帘准备杀死我,我们中的一个必须得走”。hard其实也就是选任务多的课什么的,但当时我打算学习好。一个重要动因就是,我想让自己高兴点儿。人郁闷不是因为坏事儿太多,而是因为好事儿少。不管情况多坏,如果有那么一两件真心让人高兴的事,那就还是灿烂的。而学业、事业成就总是其中一个,而且相对可控。
总之这一年我就好好学习了,方法我还没总结出来,主要是觉得没有,还是那句话,要是有那人类早就都会了。但不同的是,大三的时候我好像能系统理解学的东西了。比如解释一些概念、答简答题什么的都不是从混乱记忆里抽出相关的东西,而是有条理地知道哪个是哪个,跟另一些东西又有什么关系。对于实验也是一样,问题从何而来,之后做了哪些实验,它们之间是怎么依次验证结论又发展出新的问题,都穿成了一条线。这种状态比较对,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达成的,就当是脑袋冻住两年后迎来了春化作用吧。
五,科研
首先,发paper不是必要的,不要以这个为目的做project。其次,就我感觉本科阶段很多人对所学专业都没什么specific兴趣,更别说是找到要奉献一生的领域了。所以这种时候就很迷糊,不知道想做什么,大二的时候我也是这样。以前我有个同学把眉毛和头发都剃了,老师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没剃过”。这几年我越发觉得这话精彩,你看着一个不了解的东西摆在那儿,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要,不知道不要会不会后悔,也不知道要了是不是失望,那就离近点儿摸摸它,能说服自己的结论都基于了解。
另外我很庆幸找了open又有水平的导师,本研和毕设题目基本是我自己想到问题后找老师讨论,觉得可以做之后就设计实验开始做。老师对我想做的东西没什么限制,但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上给了我很多重要且有用的建议。自己走一遍读文献、想题目、设计实验、带被试、改设计、挖掘数据、分析结果的过程很重要,比如面试的时候就有话可说,不管是对自己的研究还是对方导师提的问题。 “有想法”总是很不错。
然后,我是怎么察觉自己是想搞科研的,重要节点是大三下。当时我做本研想给一个国际会议的poster投稿,所以实验做得很赶,但收完一批数据后实验参数出了些问题导致要重新做,于是眼看着就来不及了。但当时我还是很赶地接着做,就是觉得很想知道我的假设对不对,这点让我发现我对实验好奇,跟会议投稿没关系;另外当时一些事搞得比较dark,实验是我觉得很纯粹的事之一。所以即使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是不是喜欢我研究的东西,但我很确定我不讨厌它,而且愿意真得了解它,作为一个PhD。
六,套磁和面试
套磁有面套和邮件两种,据说面套更直观,所以如果有见到导师的机会(如summer research、会议、吃饭)就比较方便。不过我没见过,所以就是邮件。发邮件的时候可以附上自己的CV和两段话,一段阐述你对该老师研究的理解(比如研究的是什么总得知道),另一段介绍自己做过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邮件不要长,老师都很忙。如果有老师没回复,就隔一两个礼拜再发,我遇见过隔了一个月回复但表示对我很感兴趣的老师。
如果能拿到面试基本就说明老师对你感兴趣了。我提交申请后一个多月老师说要有个unofficial面试,还让我写个paper comment。之后又过了一个月说我进入了official面试,要接受包括导师在内的四位老师的面试。当天所有面试的学生都到学校来参加一天的活动,我也就online参加了,从晚上10点到早上5点。后来导师说当天让我参加所有活动并被其他三位老师面试是为了能有跟在场的学生一样的shining机会。这就是我说的导师会帮助申请。当时为了这个面试我还挺紧张的,准备了一个礼拜,连续五天跟buddies mock interview一个好汉三个帮啊。所以我建议找自己同专业/同方向的同学mock一下,即使大家听不明白你想说什么,重要的是你说了。
七,到底要不要读PhD & 正在进行的PhD生活什么样
比如我有同学觉得五年太久,可能耽误结婚生子,且当了女博士可能就不太容易找到结婚对象。我觉得这个不必太担心,导师说很多教授都很苦恼,因为他们的博士或博后每每读着读着说要生baby,要减少工作量。
比如PhD好不好找工作,这个我不大清楚,但估计好工作总是难找。在每个年代都会有一些行业就业机会多,碰巧站正队伍就被时势造,不然就自己造它,这么想可能就比较容易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决定了。
读PhD做科研会快乐么,这是我问过我本科和现在导师的。他们的回答很一致——读PhD很tough,所以完成它时会really proud of yourself;做科研不容易,好不容易验证假设有了结果的时候会很有成就感。对此我很认可,因为成就感是内部奖赏,奖赏是让小白鼠乐此不疲压杠杆的东西。且成就感积累起来是自信,自信是即使现在不行也知道以后总会行,觉得自己是桃李肯定就泰然自若了。
读PhD是不是很偏,会陷在一个领域里出不来?没来之前我决定要通过PhD看到更多东西而不是越走越窄,过来后觉着走窄了大概不容易。。。前面提到过program对psychology领域和其它专业都有选课要求,这被称为general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所以我来了之后其实是学了更多领域的东西。虽然不同program会有不同,但如果是在综合大学且领域内老师比较多互相又有合作,那就应该没问题。有的时候相比于知识储备我们更强调创新,甚至直接忽视知识储备,这有点儿矫枉过正的意味。如果没有广泛的知识就不知道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与什么有关,就没有研究方向;有了研究方向也不知道前人做到什么地步,难免炒冷饭;好不容易发现创新的idea还想不出大概能从哪儿入手,我一直以来就是如此两眼一抹黑的。天上没写着东南西北谁生来也分不清,去过的地方多了就有谱了,难说会一下就找出去某个地方的捷径。据两位老师说,在应用领域做出有价值成果的人往往接受过良好的基础科学训练,我希望能be well-trained. 生活貌似还是有点儿难,想让同是被迫走一遭的人们过好点儿。
    以上不是鼓吹读PhD好,我才刚开始也不知道它好不好,就是觉得上面几个也许不是必然导致不好结果的问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在申请的时候完全没有以上觉悟,无论它们是不是普适。路都是走过了才看清楚点儿,但因为几乎不会重走所以也没什么“用”,就是回头一看挺高兴的,可能是因为累到不行的时候才能感觉自己很努力地活着。以及我能很坦然地说在提到的每个决意发光的时候我脑袋里出现的都不是申请,因为它对我没那么重要,但最终惠及申请很多。我现在不知道这五年会怎样,也不知道五年后是不是能对我自己的兴趣有更多了解、知道该去做什么。但我决定在每个stage都NB。
我在这几年里学会想让自己变好了,I appreciate it a lot.


沙发
发表于 2014-11-19 14:18:25 | 只看该作者
请别让好贴子沉下去了!走过路过请支持下!
板凳
发表于 2014-11-20 01:23:02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大力分享,学习了
地板
发表于 2014-11-20 12:25:40 | 只看该作者
如此好贴一定要强顶,多谢楼主每天更新!
5#
发表于 2014-11-20 19:50:28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6#
发表于 2014-11-21 10:37:36 | 只看该作者
请别让好贴子沉下去了!走过路过请支持下!
7#
发表于 2014-11-21 19:01:23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8#
发表于 2014-11-22 03:07: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9#
发表于 2014-11-22 11:29:31 | 只看该作者
帖子不错,谢谢提供分享,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发布主题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订单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