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7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776
- 帖子
- 精华
|
一、最晚什么时候决定出国
毕业后多数人会有两种选择,深造读研或者找工作。当然,还有人打算创业(或者无业),由于我没有经验,在这里就不作讨论了。
读研有三种选择,保研、考研、申请出国。不想读研,或者打算工作一段时间再读研的,可以先找工作。无论是做出哪种选择,我个人认为最晚都应在大四上半学期开始之前做好决定,因为考研和出国都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准备,而且公司招聘的时段会集中在秋冬季,等到来年应聘,可能还在招聘的公司数量会减少很多。
要想申请出国,最好大三下半学期之前就能做好决定。因为申请需要语言成绩(美国需要gre和toefl/ielts成绩,英国需要ielts/toefl成绩),这些考试的准备就要用去几个月的时间,加之这些成绩需要在9-12月份之前出分(视各个学校要求不同,但早点考个理想的成绩待用总是没错的),并且成绩从考试机构寄送到学校还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要出国,最好早做决定,这样能够早开始着手这些基本条件的准备,不至于申请的时候为了这些琐事而耽误进度,甚至错失机会。当然,gre成绩并不是全部,有些同学gre的verbal只有150+甚至140+仍然申到了很好的学校,要看你的申请材料其他方面是不是足够有竞争力。并且,建议绩点捉鸡的同学好好把gre考一考,多少可以弥补。除了语言成绩之外,有些专业还需要一定的实习经历和科研经历,这些也最好是越早开始准备越好,否则,相关经历不足在申请之时也会成为短板,没有办法吸引到所申请学校的录取委员会的青睐,尤其是跨专业申请,更需要在该领域弥补相关经验。
此外,申请出国还需要写ps、cv、推荐信、填所申学校网申等,这部分工作可以从8、9月份开始着手,因为一般学校的申请截止会在12月至1月左右(具体请一定以各个学校官网为主,以免错过时机)。更早开始准备当然更佳,因为这样就有机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复检查、修改。尤其是ps,改多少遍都不嫌多,自己改完了拿给已经出国的学长学姐改,拿给native speakers改,拿给自己身边能利用的一切人脉修改,反复锤炼。有人可能会以为大四很清闲,大可以放慢节奏来准备申请。我认为这具体要看各院系情况,如果是那些可以早早修完学分、大四基本没什么课的院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节奏;像我们外院这样的,就算了吧:)总之,要考虑到大四是否会很忙,如果是,就尽量提前开始准备。以及,有些学校会有prior deadline,相当于最终deadline之前的提前录取,早提交申请可能会有一定的好处,如更低的申请费等。我的建议是,早开始准备,但除非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了,否则还是多润色自己的材料之后再提交,没有必要赶这个早。
二、要不要出国、出国了学什么
我猜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会经历漫长的决策期,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走哪条路。就业貌似也可以,出国又不知道念什么方向,也不确定是不是要继续留在自己的院系读研……等等。其实,相比决定出国之后的准备和手续,决定到底要做什么是一个更加紧迫和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最好能够尽快决定出路,这样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冲着这个方向攒经验、攒前期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充实自己的软硬实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申请成功率。但同时,一定要审慎考虑再作出决定,因为要是申请到一半,或者申请完了奔赴异国时才发现原来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但是已经无可挽回了的话,有可能将会是一生的遗憾,因为很多人是以读研为跳板来转行接近自己理想的职业的。
我的申请方向的灵感就来的相当的慢。大二的时候我就开始忧虑这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就应该开始攒之后申请方向的经验了。我本科专业是日语,但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去日本留学,或者申请学习东亚研究,可以说是一个保险的选择,但是不会是心仪的选择。我心想,去日本留学也可以,去欧美留学也可以,去找工作也可以。我要是留学,是学个东亚研究呢,还是学商呢,还是学艺术呢?当时的我不敢学艺术,因为总觉得虽然喜欢,但是前途未卜有没有。。。加之家人比较传统,希望我找一个稳定多金的职业,他们觉得搞艺术太虚无了,我也就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经过近两年的纠结,到了大三下这个再也不能拖了的时候,我决定出国学商。
一开始我想申商科。于是,“为了”申商科,我去做了一份所谓的“实习”,找人写“推荐信”,做这、凑那……申请到一半,大概是10、11月份的样子,有天夜里我改着自己的简历,突然就不想申商科了。因为我发现,简历里满满的都是跟performing arts有关的经历,而跟商科有关的东西屈指可数。我心想,这应该是命运的暗示吧。你苦心孤诣想要硬套来的东西,再怎么追求也不会开花结果,反而是没有人逼迫你做你却做了很多的事情,才是真爱。于是我在这个时候坚定地转申艺术管理了。
当然很多人会说,真爱套不着钱啊!我想很多人都会纠结理想与现实难两全的问题,换句话说,挣钱的专业和自己喜欢的专业之间二选一的问题。我觉得,追求喜欢的东西也没有那么苦,只不过相比于现在这个社会其他来钱的途径,就显得清贫一些,来钱来的慢一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眼花缭乱的东西,我们才容易动摇、怀疑自己最初的想法。如果想赚钱,可以做咨询、做银行、做金融……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想一年就挣个几十万、十年就变成富豪。追求一个多金而稳定的职业是人的生存本能驱使,但是我觉得,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没那么糟。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人心不古”的时代,每个人都很急功近利,似乎非搞一个暴发户式的行当不可。从前的人会纯粹很多,会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去做好一件事,而不是为了赚钱而去做完一件事。做一个看起来没那么光鲜亮丽的行业,也许头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都不会让你大富大贵,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一直钻研一件事情,总有一天,当你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的时候,它会给你应有的回报。我一直记得李安的故事,我觉得那不是鸡汤文励志文,而是一个很贴近生活很真实的故事。拍了很多年电影但仍然没有出名的压力,是很难扛的。我很欣赏他的妻子能在那样的情形下仍然提醒他坚持下去。如果做我喜欢的事情不能让我立刻变成有钱人,如果它需要很多年来潜心努力,我觉得那我也不在意。最慢的就是最快的,最远的就是最近的。跟一些浮躁的东西相比,我更认可比较踏实的东西,最起码自己会很充实,而内心充实才是真正能带来成功的生活的关键。所谓捷径,或者随波逐流、做别人都在做的事情,只会让我觉得很迷失。当然,很多人并不介意自己将来做什么,或许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已经能够带来幸福了,这样的人的选择面会宽很多,也就无须这么纠结。作为朋友中理想主义的著名代表,我的看法或许不能适用于所有人,我只是希望能把我的想法,分享给像我一样曾经纠结于这个问题的人,作为参考。
三、要不要找中介
当时对留学申请一窍不通的我,第一步攻略就是去留学中介“学习”。因为基本每个咨询公司都会提供一次免费的咨询,这是获取申请信息的一大捷径。我对比了几个留学中介,有的咨询师喜欢拖着你唠嗑,尽管你心里已经再也不想待在这了但是就是不好意思说要走;有的咨询师比较高冷,且喜欢打击你的弱项,以此来显示他们的项目多么的helpful;有的项目负责度低,自己要“自习”的量太大,我心想那我要你干啥;有的项目什么都好,就是忒贵。我觉得要不要找中介,看个人。中介有一年年的实战经验,轻车熟路,会快捷准确一些,而且改文书、帮忙找实习科研(论坛推出这服务的时候我觉得简直有用爆了好吗!可惜我是文科生,该项服务不适用)包括模拟面等等的服务,我觉得确实有了比没有要有帮助得多;没找当然很厉害因为过程会相对辛苦些,而且听说会收获很大,而且不是所有中介都很靠谱。当时我由于决定得很晚,加之对申请的各个方面一无所知,所以在考察了各个中介后选择了GGU的A项目。有些人不赞同找中介,但俺觉得,问同学、学长学姐、泡论坛还是效率太低,有时不对口,且真实性很难保障。花2个小时听课抵去花20小时泡论坛辨伪存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比较能救急的办法。
当然,如果决定了要借助中介的话,必须慎重选择,一定要选一个自己能够信任的、比较踏实有经验的中介。我觉得擅长观察的同学一定可以从咨询师的身上看出这个公司的特点,是华而不实、浮夸忽悠,还是切实分析、踏踏实实做事,可能就决定了你最终申请的结果。另外,就算已经决定要找某一所中介,自己也一定要留心在各个环节把关,别人帮你做的东西要自己过目一遍,毕竟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是自己唯一的负责人。
最后的几句话:
gpa肯定是重要的,无论你将来申请的是不是你现在的专业,因为它体现的是你作为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不过,万一gpa惨烈,还可以想办法用其他方面弥补,gre, 实习,科研,推荐信……绩点一般但是申请结果仍然很好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最好还是全面开花。
一旦决定了方向,就开始踏踏实实地做这个方向的实习、科研或是其他相关经历。
不论找中介还是DIY,自己都要仔细、审慎,自己是自己的终极负责人。
最重要的,方向比努力重要,一路申请走来我觉得这句最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