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7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675
- 帖子
- 精华
|
因为算是半个转专业,从最开始什么也不懂,在论坛上到处乱逛,各种搜索,终于也到现在能找到些依据支撑自己的选择,不至于在别人再问到如何选校的时候,只能说一句,“啊,XX学校挺有名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话。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如果能为后来的童鞋们提供一些帮助的话,就非常开心了!
先说明一下本帖的适用范围,我申请的是传播学,所以会偏向理论。
关于选校,大家最先考虑的大概都是排名,因为大多数同学申请的是英国授课式的MA,所以times我认为并不可取,它还包含毕业生(大部分应该是当地本科生吧)满意度之类的指标,你就知道了。。。至于按学科排名也是一样的,但有一点可以注意一下,就是学科排名中的research quality,这个分数和我马上要说到的RAE排名,基本是一致的,就是说RAE排名高的,在TIMES中的research quality也是分数高的,也看到有人说这个分数就是按照RAE来的,求牛人指点~~~
还有同学说为了回国找工作好看,或者有的HR只看TIMES综排这件事,我想说,如果是只知道看综排的HR,应该也只是会道听途说觉得英国MA很好混的吧,这样的话,除了牛、剑,估计在他眼里也都差不多,与其考虑这个,不如好好考虑怎么选择好学校,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这是我一点浅薄的见解,求拍~~
下面是重点,我选校过程中主要看几点:
1)RAE科研排名,研究评估考核(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简称RAE),是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对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质量进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测评——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我们毕竟是申请研究生的对吧,还是看科研排名靠谱点,虽然这一年也未必能做啥研究出来。。。
官网请戳http://www.rae.ac.uk/Submissions/
说明,我的理解是,那个view by unit of assessment是按学科分类,view by institution是按学校分类,传媒的话看communication ,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专业排名
还有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有传播学专业,但不在此排名中,比如拉夫堡、兰卡斯特的相关专业在sociology中,我之前看过一篇采访中Peter Golding说过,这是为了让传播学在更广阔的社会学中进行研究,这也是他和Murdock离开莱斯特,跑去拉夫堡的原因。还有UEA的film很强,所以RAE排名很高,但它的media不在传媒学院,而是在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学院中,所以不知道能不能算很强。
2)教授情况,在学校的网站看他们是否教课,如果有授课,我想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想继续读phd的娃来说,能得到这种机会很难得,要是能拿到推荐信就更要感动的痛哭了!!
3)查看申请programme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基本上学校网站上都一定会有的。即使是转专业,我想也还是先确定自己感兴趣才好,而且有的学校会在PS中要求你describe your special academic interests and your objective in undertaking postgraduate study,或者要求你写出what benefits you expect to gain and how it relates to your academic and/or career development,所以还是先确定自己的兴趣点和目标比较好一些,我个人感觉,选学校不只是一个申请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对自己的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迫我对自己和未来进行严肃而实际的思考,也算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吧。
对于那些抱着完全不同的专业offer来论坛问该怎么选择的孩子们,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你自己喜欢什么,什么能学好需要别人告诉你么??!!
什么?你说看不懂学校网站,那洗洗睡吧,孩子,楼主不建议你出国。。。。
不过,因为前期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查找太麻烦,而且费眼睛。。。我用的偷懒方法是在国内的留学网站上查找出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然后根据这个去学校网页看,就方便很多啦~这种网站多的很,我用的是这个http://sou.edpass.org/Index/soucourse/sub_id/14感觉非常好用,省时省力~~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录取条件和课程设置,不能以此网站为准,还是以学校网站为准!!!
4)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
英国就那么大,而普遍大家会选的学校也就那个几个,隔得也不远,除去伦敦生活费高,别的地方貌似都不高,网上也能搜到,具体的大家可以去搜索QQ群,或上豆瓣看看,找学长学姐问问~这样答案更直观,比如在百度介绍上只会说莱斯特多好多好,不会说那边比较多的阿三哥和黑人哥哥。。。如果有同学介意这些细节,可以勤快点,多找找、问问。
5)关于班级中国同学比例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问过拉夫堡、莱斯特的学长,最直接的答案是“不存在比例问题,因为基本都是中国人!”咳咳。。。其他的学校没有问,搜到的答案也差不多。。。如果有国人少的学校,请指点!!!
-----------------------------------------我是准备申请的分割线--------------------------------------------
楼主因为个人原因,10月份心急火燎的找了中介申请香港,后来一方面觉得中介不靠谱,一方面觉得香港传播学没有我喜欢的专业,所以到了12月底,开始忙活DIY英国申请。然后发现竟然无比的容易,然后就肠子悔青了,早知道当初也自己申请香港了,不过没有后悔药这一说,就当买教训了。很多事情,并不是有多难而做不到,而是不去做,才会觉得非常难。(当然,这教训好贵!!!求打折!!!)
英国现在网申很方便,把所有材料一次性准备好,扫描到电脑里,我感觉制作成PDF格式文件比较方便。楼主一开始申请sussex,推荐信是图片格式,传了好几遍,还都是单页的,导致各种混乱,结果他家的推荐信一旦上传不能删除!!!好多学校也是这样的,所以一定要提前只做好PDF啊!!!楼主血泪的教训!!!!
排名前几的有的学校要申请费,部分学校商科要申请费,其他大都免费~
准备的材料很简单
1、成绩单,中英文
2、毕业证、学位证,中英文(在校同学请开在读证明)
3、PS,记得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几点
4、推荐信2封,老师签字即可,有的学校要求留老师邮箱上传推荐信,所以记得要提前和老师打招呼,或者让老师把邮件转发给你,由你上传也可以。我记得当时UEA的网申填写过程中还要求推荐人邮箱必须是正规组织的,比如.edu这种,但我发信问过,小米说不用也可以,还加了好多省略号。。。这问题让她很无语么?
5、最好准备CV,比较直观介绍,有的学校没要求,但是很多学校supporting documents中有这一选项,可以上传。
6、有护照的同学也可以扫描出来备用,有的学校可以上传。
7、差点忘了英语成绩!因为我11月才考的ETS的我变态(ibt),成绩单邮寄要几个月!!所以成绩单一直没下来,导致我没法提供英语成绩,事实证明是不影响的,英国与香港不同,香港一般只con在校生的平均分,很少con语言,而英国很多con语言的,所以这个不用担心。如果还没考试的同学,建议先准备申请,因为是先到先得,语言后提交一般没有问题,如我。还有,还没考语言的去英国的同学,建议考雅思,楼主我现在很想转考雅思。。。
因为楼主我主攻拉夫堡,得到的信息比较多,但我感觉这个申请看的条件应该是在各个学校通用的。
英国学校录取看什么?
GPA!我分析得出最确切的答案是GPA
当然,如果你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另当别论,据我问的中介老师说,一般两年以下的工作经验,西方是不看重的。
至于PS这种比较主观的东西有多有用不好说,有的学校在申请的时候,明确告诉你,PS是你将自己介绍给审核材料的老师很有用的东西。但现在这种中国学生包圆授课式研究生的申请状况下,PS用处有多大不好说。
但GPA是肯定重视的,是一道坎
我看到很多拉夫堡的con-offer对GPA要求是83,我得到offer后,想申请奖学金,看到它是automatically的,不死心,想试一下,发信过去,答复中有一段原文是:Most Chinese scholarship applicants have grades in excess of 88% from the top 100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some even have masters qualifications.我的理解是,他们有一份中国前100学校名单,如果你的学校在里面,对他们而言,差别不大,然后看GPA,超过88的就自动发奖。至于211、985他没提,我不知道是否还要按这个分层,反正我是985,也没因为这个就给我GPA加分或者把要求降低~
UEA也是直接发奖,给了1000胖子,他家的奖貌似挺多,我的均分8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
除了这两个学校,别的我还没注意有直接发奖的,可能要自己申请吧,希望有奖的童鞋们多分享信息~~~楼主也会继续关注的~有信息会来分享的~
---------------------------------------我是作文结尾准备升华的分割线-------------------------------------
最后说点说点可能对你是废话,对我不是废话的废话。。。楼主话痨怎么治?!
我在之前各种焦虑各种胡乱搜索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关于“去英国到底值不值”这种月经贴,因为这个问题,从未失眠过的我体会到了第一次失眠的滋味,我家也并没有到20几万可以轻松拿出来的程度,虽然父母一再让我宽心,表示支持,这个问题总要翻来覆去的想。
那个晚上,我在自己的手机上打出一段话,“有的时候,我们做出选择,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它是唯一的选项”。如果你能有更好的选项,那么楼主祝福你,并支持你加油,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是我唯一的选项,过去的决定需要现在的自己来承担,这个选项是我对过去的答复,也是将来的我需要承担的决定。
而关于值不值得这个答案,现在的我还没办法给我,我只能希望1年半之后的自己,能从容且骄傲的打出让我自己满意的答复。
我觉得成功的人(从自我满足的角度来说的成功),从来不问我能不能做到,而是问,我该怎么做。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找到我自己,完成我自己。希望你也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