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学
大学
高中
高中
语言
语言
服务
服务
海外生活

关注:2

所属分类: 无聊啦 海外生活

查看: 735|回复: 1
发新帖

[聊天八卦] 在公共场所哭的陌生人--转载自纽约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11: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地铁里,在MoMA,在Prospect Park,Tompkins Square Park,Gramercy Park,靠在那上了锁的公园大门上……记不得了,在纽约,在多少地方哭过。


如果你生活在纽约,就不会没有在公共场合哭泣的经历。因为这个城市里实在没有太多的私人空间。


在West 12th Street,那个戴贝雷帽的高个女人,红色的刘海从帽檐里垂下来,眼泪直直的流过面颊。她没有打手机,没有遛狗,就那么一个人,以正常的步伐,走过街的转角。


我也没有改变我的步伐。我只是沉默的看着她。


红头发女郎是众多public weeper中的一种:安静的,优雅的,不张扬的。


我希望当我有一天在人群中哭泣的时候,可以像她一样。虽然我严重怀疑到时候我会是一幅抽着鼻子吸着气、特别没出息的样子。


但即便如此,也是好的。因为一个放下所有武装的陌生人,是美丽的。


我们其实经常看到家人和朋友的软弱,他们的眼泪需要我们的安慰和帮助。然而陌生人在公共场合的哭泣是不同的,他们不需要被人给予任何安抚。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着纽约人“臭名昭著”的冷漠,让我们可以放心的在街头哭。


在这个城市,纽约也好,北京也好,很难找到身边没有人的时候。于是我们学会了在人群中以个体存在的生活方式(being alone in the crowd)。我们不需要和车厢里拥挤着的30多名乘客分享我们的悲伤。


其实,我们又何尝愿意和自己亲密的人分享?我和室友住的公寓如此狭小,我们都更宁愿在家外面寻找个人空间,比如遛狗,比如网络,豆瓣,围脖。


从南非来看我的妈妈经常抱怨纽约人走路太快。我例行公事的解释,那是因为他们太忙了。然而一转念,我意识到并不仅仅如此,快速行走也是我们的面具。


虽然穿梭在纽约街头的人大多面容僵硬,然而他们移动的速度越快,他们就越释放自己。


我经常在骑着自行车穿越城市的时候放声歌唱,大多是老掉牙的曲子,乡村、摇滚,什么都行。擦肩而过的骑行人也唱。因为,who cares!人们要看就让他们看好了,他们最多只能看到你的后背,你早扬尘而去。


也许有人希望别人问。你为什么哭。你还好吧。我们可以把人分成两种:愿意被陌生人问你怎么了的一种;不愿意被问的一种。


对于我来说,我当然是后者。但我不是冷漠,我只是需要空间。注视我,但不要来打扰我。我愿意你看到我的悲伤,因为那带着某种肯定的意味,但别问我什么,别问我为什么难过。


所以我们如此热爱纽约,或者北京,或者东京,不就因为这个?我们需要被看见,却又害怕被看见。无论怎样,这个城市满足了我们两方面的需求。


记得当我刚搬来纽约的时候,我喜欢乘坐高架地铁。特别是晚上,看城市里千千万万点亮了灯的窗户。每一盏灯,每一户窗,背后的人都是怀着同样的无论怎样艰难、欢喜、无奈、一成不变也好都要好好活下去的决心。窗里的灯亮了、灭了,那是别人的,也是我的生活。我们归根到底,没什么不同。


I know I'm not the only one。


星期一一大早,刚从地铁第八街站下车,手机震动。


“嗨,妈。”我说。


这几周因为一些事情的纠结我一直都感觉难过。但在这样一个时间,这样一个地方,听到了这样熟悉的声音:


“你还好吗?”妈在电话那头问。


突然间,防线崩溃。透过镜片看到的城市开始模糊。我抬起眼镜,擦去眼角的泪。


阳光如此明亮,街头依旧拥挤,我以正常的步伐,走在纽约街头。所有的建筑物似乎将要融化,擦肩而过的脸庞变成模糊不清的色块。


那时,我是否曾介意别人的目光了呢?我已经不记得了。



该帖已经同步到培君乌托邦 angela_passions的微博
沙发
发表于 2014-3-6 15:05:34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发布主题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订单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