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5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957
- 帖子
- 精华
|
亲身经历了wharton去年新launch的group discussion,很幸运的拿到了offer。在此与各位分享一下心得体会,也祝R2的大家好运!
Group Discussion的形式
每组大概是6-8个人吧,在前一天wharton adcom组织的reception中见过。如果R2也有reception的活动,大家不要错过,现场可以遇到同组的同学,大家提前认识一下打个招呼对于现场协调有百利而无一害。
R1要求我们准备两个题目,并没有提到现场会如何讨论,是选一题还是两题都讨论。wharton的interview invitation上写的很清楚,不建议大家用超过1小时的时间准备。事实证明这个建议是有道理的,因为group discussion的意义并不在于你的观点有多么深邃,而在于你是如何融入小组讨论的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而后者,是用多少时间准备那两个既定的topic都效果不大的,毕竟控制权不在你手中。所以,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BE YOURSELF!
但是,不花很多时间准备Topic,并不代表你就不花足够的时间思考自己在group discussion中应该充当的角色。可以考虑的角色有,提出框架,引领讨论方向,等等。在这方面,可能consulting的同学比较有优势,但是并不绝对。
整个discussion好像是40分钟,期间adcom在一旁观察,仅在最后10分钟左右提醒一下,建议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但也并不是强制的。如果presentation比较好的同学,此时可以考虑自愿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性发言。
总体而言我觉得我们的小组讨论并不是很成功,大家都不愿意否定别人而都把别人的观点囊括到自己的观点之中,结论成了一个大杂烩,等于没有结论。我当时并没有站出来带领一下大家,因为这个会冒被其他人否定的险。如果再让我参加一次group discussion,我想我会站出来的,各位可以思考一下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但是,最后我还是拿到了offer,而我们组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同样拿到了,说明group discussion的quality并不决定了你是否能进。again, 正如wharton的interview invitation上写的,interview只是整个package中的其中一个环节,结果是要放回整个package中再做评价的,所以,对于group interview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了,只要表现出自己想要表现出来的特质就好。
Group interview之后,还有每人大概10分钟左右的one on one。我的个人观点是,别看只有10分钟,其重要性甚至会超过group discussion的40分钟。我感觉自己在one on one中表现的比较好,跟adcom聊得挺不错。给大家的一个建议是,one on one是你自己可以主导的环节,adcom完全没看过你的package,只是拿着你的简历问你问题,这种情况下,你完全可以想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你想向adcom展示什么方面,然后加以渲染。但记住,internview不是背书,说的多熟不是关键,communication和convesation是关键!
就是这些了,再次祝各位拿到理想的off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