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MAT考770的师兄来分享一下考试经验噢,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吧!!

我的备考历程,仅供参考。
1.备考资料——OG(黄皮,紫皮);GWD;XDF的蓝皮书
2.时间安排——前后总共历时约两个月。
从十一开始,先是把黄皮OG的SC和CR做了一遍,错题认真总结,写下错误的原因以及涉及到的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都记在一个笔记本上。OG解释认真看,划下重点部分。! j9 K9 X l6 ^
这之后,我从CD上下了紫皮OG,把RC,SC和CR三部分都做了一遍,同上,错题总结加认真看解释,这些步骤个人认为比较重要,对于一个刚接触GMAT的新手来说,只有这样踏踏实实地慢慢来,才有可能在某一天灵光一现找到做题的感觉。5 B3 r; `$ K a( `- g2 q
做完OG第一遍之后,我就开始GWD了。基本上两天一套或者三天一套,不求数量,只求质量。做完题之后一定要认真总结,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再对症下药。" @9 d! d3 @, X! E% h+ m
GWD只做了7套,但是自己感觉足够了。之后开始第二遍OG。本想把黄皮和紫皮都过第二遍的,只可惜时间来不及了,只看了黄皮OG的SC。第二遍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自己把题再做一遍,然后与之前的错题比较,哪些是之前错了现在没错的,哪些是之前没错反而现在错了的,还有哪些是两次都做错了的。对于第一种情况,翻看之前自己做的错题总结;第二和第三种情况要多加留心,因为这些题往往就是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仔细看解释,找出错误原因。其他的题只要看OG解释上划出来的部分即可。8 t/ u1 R& _. P* T# ]1 {) d9 u
此时我已经基本上找到了做题的感觉,比较麻烦的是做CR速度上不去,因为我总习惯于把5个选项都读完,不然就不放心选,所以每题都要做2分钟左右。自从Feifei上课鼓励我们大胆地看到正确的就选之后,我用一整天时间实施了该策略,收效奇好,正确率仍然保持很高,并且速度也上去了。我用了几天时间高强度训练提高自己做CR和RC的速度,之后就开始模考了。
模考的成绩很差强人意,打击颇为深重。我仔细分析了原因,是由于我对机考太不适应,容易紧张。建议大家考前至少要Q+V的模两次,适应机考的感觉,不然到时候真实考试恐怕更紧张。
考试那天调整好心态,轻松上阵,就算感觉再差也要坚持下来,说不定最后等来的是惊喜。
3.关于Verbal. [& j( i" M7 A- R6 @7 r! g
Verbal中最让我头疼的最初是SC。我在还没开始准备的时候做了几题SC试试看,结果惨不忍睹。9月初开始上XDF,在老师带领下语法部分的各个知识点开始慢慢清晰起来,渐渐地整个脉络都清晰了,做题的时候一眼看下去就知道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竖着看选项,很快就能够选出答案。这种感觉出来之后,语法已经完全不成任何障碍了。4 J/ h# K1 b. r+ H8 i
CR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很interesting,但也是我最不稳定的一个部分。前期做CR正确率很高,但时间花太多。后来我有意识地控制时间,总感觉时间很紧迫,而且正确率还稍有下滑。自从开始看到正确的就选以后,速度大幅度提升,并且正确率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所以建议大家,做CR的时候下手要狠,不要犹犹豫豫,看到正确的就选吧,下面的选项就别再看了,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是正确的。时间宝贵啊!, b2 w- D2 @! J3 S; d" t
RC是我最不担心的部分,就只做了一遍紫皮OG上的题,几乎没怎么错,所以在RC上几乎没有花时间。但一定做题时一定要控制时间,因为RC是verbal中的重头戏,如果一篇RC上时间花太多会很严重地影响全局。
4.关于Math
数学部分我倒是很担心,虽然高中数学学得也很好,但毕竟四年多不用了,忘得相当干净。还好有Feifei每周末会讲一些数学题,勾起一些已经埋藏很深的记忆,才让我没有那么的担心了。数学部分我就只是做了Feifei布置的作业,看了他的课堂笔记,仅此而已。但还是没有考到满分,不过在那样的状态下,能拿到50我已经很满足了。) C1 ^+ _: l `
5.关于AWA
提到AWA,我是相当羞愧的。我所做的准备工作就只有:看了一遍黄金80的范文,AI部分的还没有看完。没有练习过一篇,没有列出过观点,没有模板,什么都没有。不过还好,考试那天还是顺利地按时完成了。分数还不知道,也许很低也不一定呢,所以有时间的朋友千万不要学我,太risky了。# ^/ p% d1 |* q' ~
6.关于XDF
我是报了9月份到11月底的XDF周末走读班,结果课还没上完就跑去考了,因为实在是赶时间。去上XDF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SC部分有了质的飞跃。其他的老师课都讲得很好,会带领着你慢慢熟悉GMAT,感觉很安心。于是除了OG和GWD,我所做过的资料就是XDF发的蓝皮书了(但也仅限于老师布置过的部分)。如果大家银子允许的话,可以考虑去报一个,还是会有不少收获的。
7.我的心得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考试之前,我看了一些牛人的心经,每次总是备受打击地想,人家准备地那么充分,人家看了这个那个资料,而我就看了这么点,肯定没希望了。不,千万别这么想。复习GMAT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前辈们的方法固然要参考,但切忌一味模仿。我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参考了很多人的复习方法,但总觉得套用到自己身上很别扭,好象使不上劲一样。如果你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么建议你抛弃前人的模范方法,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自己摸索,感觉一定会慢慢出来的。' j6 {1 x3 F5 T" I* L9 p;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