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学
大学
高中
高中
语言
语言
服务
服务
理工科申请

关注:4

所属分类: 研究生留学 理工科申请

查看: 1118|回复: 6
发新帖

[申请总结] 密歇根州立大学成功申请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3:5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数字通讯与媒体专业是排名前十的,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一位申请成功的小伙伴的经验之谈~~

择校

1. 首先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是搞学术还是混社会。搞学术的话是不是也愿意申请phd,最重要的是确立以后研究的方向,需要细化。以我自己为例,本科学的是编辑出版,偏数字出版,以后想要在新媒体方向发展,但是新媒体仍然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可以做阅读可以做游戏可以做任何数字化的媒体形式,而学习的方向也有很多分支,可以学传媒理论从宏观把握整个趋势,可以学用户体验设计以后做交互,可以学代码,可以学layout设计。总之方向对口真的太太太重要!今年大部分拒我的学校都是泛communication方向,而我主打的是新媒体方向。以至于最后一些比较差的comm不要我,却有一些很好的新媒体方向的program要了我。混社会的话就要多考虑就业情况了,要研究今年美国就业市场,这个最好还是要多问美国人,多看英文,看网上这抄那抄的那些东西总让人觉得不踏实。

2. 确定下方向后之后,就可以选校了。因为是研究生申请,就不要那么在意综排啦,但是综排也不是不重要,中国人嘛,面子比天还大。可以将选校范围局限在综排多少名以内。专排的排名最普遍的是参考一些权威排行榜,如USNEWS,Princeton什么的,但是那些排名一般比较泛,如游戏设计有排名,但严肃游戏设计就没有排名了;历史有排名,非洲历史排名就毛的了。还有一些学科是没有排名的,比如传媒。那就要参考一些其他排名,如美国传播协会(NCA)的业内排名。

3. 地点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在武汉磨砺四年,从此哪里都是天堂。如果真的很介意气候的话,加州肯定是最爽的咯。就业的话,机会多少可能会有地域差异,但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linkedIn,skype各种不都是帮你满世界找工作的么。实习的话,反正毕业了可以申请一年的OPT,去哪实习不都行么。学习的时候还是多学点扎实地本领最靠谱,有了扎实的本领,走遍天下都不怕!

4. 说到加州我就想到了,今年我就申请了一所加州学校——UC Santa Barbara,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身边申UCSB的就没有一个被录的,后来才知道这个学校特别不喜欢招国际生,属于那种冷艳高贵傲娇型的。但是很多UC的其他学校就截然相反,如USC,UCLA,UCSD,pepperdine等等。所以在申请一个学校之前,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脾性,这个最好是去官网上找国际生比例,或者直接发信去问招生办,问历史数据。

5. 说到历史数据,我今年申请了IUB的Telecommunication,然后,也没有然后了。后来才听说,这个系每年只招两个master,其他都是phd,泥马我真是无知者无畏啊!所以如果你要申一个比较生僻的系,么有太多历史信息可供参考,建议还是发信问一下学校吧。

6. 关于比例问题。我今年最遗憾的就是申了太多保底校!当时真是出国心切,却苦于不高的各种成绩,妄自菲薄,觉得什么program都好好,要我我都去!对于前三十的学校简直想都不敢想,官网都懒得去查了。后来我觉得一些很无望的学校都录了我,我才追悔莫及T.T 鉴于美国这个申请制度,机会是无穷的,千万不要随便自轻自贱,保底校打破头三所足够了,冲的学校(就是硬条件都还差了那么一点的)试个两所吧,其他再按你心中的标准分蹭,每层两三所学校。十所差不多了。

申请时

1.推荐信问题,现在一般采取的方式都是学生帮推荐人申一个邮箱,当然要知会推荐人一声,然后自己操作。这样虽然是违规的,但是也不违反什么很原则的东西,但是还是小心谨慎一些的好。提交时间不要挨得太近,提交时最好不要用同一个ip地址。另外就是最好扫描一份推荐人的签名,虽然中国人的签名没那么重要,但是入乡随俗嘛,加个签名会显得正式很多,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2.谨慎细心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submit,就不能再修改了,除非联系小秘,很麻烦,也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再提交前,一定将所有填写的信息检查若干遍。

3.申请时间。其实真不是越早越好,就是说rolling的学校也常常让人等到花都谢了。有一种说法,committee一开始审材料的时候是按去年的标准审的,但是每一年情况不一样,可能也有大小年之分吧,假如去年的申请人都很猛,今年的都比较弱,那一开始审的就悲剧了。我没发现压着deadline提交申请有什么不好。准备充分一些总是好的嘛。

等结果(这是第二艰难的时期)

1.这段时期,特别是二月以后的状态,基本就是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刷邮箱,甚至半夜醒来就会眯着个眼镜望一眼手机邮箱,打开电脑查申请系统。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对申请学校的信息捕风捉影,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神经绷紧。人浮躁得自己都恶心自己,发下赌誓:再查系统就自行剁手,结果系统依然查,手依然在。

2. 其实这段时期最好还是跟学校保持联系。我提交得比较早,11月初基本就全部搞定了,后来差不多快五个月的时间等结果,我也做了不少事,比如去jing.fm实习,在socialbeta上发了一篇文,科研继续……我把这几个月的事总结了一下,相当于又写了一封ps,发到还没有出结果的学校,告诉他们无论你要不要我吧,我追随新媒体的脚步永不停歇。结果证明,好像所有收到这个第二份ps的学校都要了我。。

关于文书

文书是找的留学机构老师做的,关于文书,主要有以下体会:

1. 不要啰嗦,一般学校要求500 words,那就尽量控制在这个范围,最好不要超过一面。

2. personal statement, statement of purpose,statement of personal achievements是有区别的,侧重点各不同。仔细看要求,需要重写就不要偷懒。

3. 不要偷懒还包括:申不同的学校不同项目甚至不同专业,尽量根据其所好把文书改一下。如果真的用心,最好去调研下这个项目最牛逼之处在哪,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啥,近年来发了些什么问(去FB,Linkedin上面follow一下就知道了),再有针对性地去改文书,那就无敌了。有的童鞋申了好几个方向,比如学传媒的可以申journalism,可以申communication,还可以申public relationship,那就需要准备三份文书了。

4. 注重细节。比如说我做了个什么事,做出了什么成果。这还不够,还要用具体的数据、事例说明我做到了个什么程度。遇到困难解决问题当然是亘古不变的经典模式,同样的,重点在于过程,即我是怎么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要细节。结果是次要的,解没解决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思路对、方法对、有能力。这一点乐闻携尔帮助我做文书时,反复强调并且要求我去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把我的想法和亮点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展现了出来。

选校(这才是最痛苦的部分)

1.了解这个项目最好的方式不是去百度谷歌,也不是去漫无目的地刷论坛(虽然我知道你肯定会这么做),最好的方法是:一,直接发邮件问小秘和系主任,这个项目多少人啊?一年招多少啊?国际生多少啊?在职的多么?往届就业情况怎样啊?Just ask whatever you wanna ask;二, 去网上搜往年的qq群,加进去以后找同专业的学长学姐问;三, 搜留学生博客看,这个的成功率就要看人品了。比如说我某天晚上心血来潮搜索"life in MSU",就发现了一个经营的很用心的博客,从飞往底特律开始一直到TA毕业在NYC找到工作。你猜怎么着?博主居然是我同专业的学长!而且还是武汉人!而且还是大帅哥!很快取得联系了解到更多关于这个专业关于MSU生活关于就业等等等等。

2. 咨询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今年我说我选校主要纠结在NYU, Syracuse和MSU之间,每个program都有自己的有劣势,每个学校都有我不忍割舍的因素。但是最后,皆大欢喜的是,我自己的意见、专业老师的意见和我父母的意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当然这之间也有相互融合影响的过程。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想法有时候确实比我们更有远见。我之前嫌我爸我要面子,以为他肯定希望我去名气更大的NYU,但是他后来也支持我去项目更好的MSU。虽然MSU是这几个学校中综排最低的,但是MSU的【数字通讯与媒体】专排和声誉都很好,phd项目能排全美前三,HCI是我兴趣所在,而且里面的小分支——严肃游戏设计是个蓝海,领域内排名也是top10,再加上这个系每年只招13个人左右,中国人不超过三个,比其他疯狂扩招的项目要更脚踏实地一些。最后我不得不承认不管是NYU的地位置还是雪城Newhouse的声誉甚至一个免费mini的诱惑,都拐不走我对MSU的一片忠心了。


申请基本信息如下:
托福:101
GRE:310
GPA:83/100
申请专业:New Media相关专业
毕业学校:武汉大学
本科专业:Editing and publishing (double major: News science)
录取学校:NYU SCPS publishing (digital and print media); Syracuse S.I. Newhouse (new media management); MSU (Tele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media telecommunication & media arts); IIT (tech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design); UTD (emerging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Pace U (publishing); SUNY buffalo (communication).



沙发
发表于 2014-10-8 14:10:30 | 只看该作者
理工技术宅男狗路过
板凳
发表于 2014-10-9 13:52:37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地板
发表于 2014-10-9 21:09:43 | 只看该作者
理工技术宅男狗路过
5#
发表于 2014-10-10 14:31:26 | 只看该作者
为作理工科的苦逼学生,果断要支持楼主!
6#
发表于 2014-10-11 00:26: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7#
发表于 2014-10-11 09:44:37 | 只看该作者
请别让好贴子沉下去了!走过路过请支持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发布主题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订单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