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0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504
- 帖子
- 精华
|
在EE PhD 的申请过程中,有可能需要阅读教授的论文再给教授发套词信,也有突然得到教授的回复说2天后面试的情况。我有这方面的经历,就积累了一点快速阅读论文的经验与诸位交流一下~
首先,我的习惯是,使用PDF Reader阅读论文的时候,把自己觉得重点的地方标黄,在自己不懂的单词(通常是国内课上学过,但不知道英文怎么描述的专业课词汇)旁边做批注。标黄处就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写套词信前,重新阅读这篇论文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只读标黄部分,既节省时间,也直击重点。
接下来是阅读流程。
首先先阅读摘要。摘要的写法是:本文针对……问题,研究……内容,提出……方案,确定……参数,设计……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性能。对摘要的结构谙熟于心,阅读的时候就不难了。摘要需要精读。
正文第一部分是introduction。这个分情况阅读。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很熟悉,那就基本上可以跳过了。如果由于套教授时候条件所限,无法套到领域非常切合的教授,这时候就需要阅读introduction,也不需要太过于精读,大概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就可以。
Related Works。这部分一般介绍别人用了什么方法,既介绍了研究现状,又方便论文作者突出自己方法的优越性、如果时间紧,这部分就基本可以不看了。
接下来是介绍研究方法的部分。该部分通常会对问题进行建模,建模部分要细读,否则读者将不明白接下来作者在做什么。然后作者开始解决问题。接下来,主要把自己比较困惑或者能得到启发的部分细读。我会把解决方案中,自己认为很新颖、犀利的推理过程标黄。另外,含一堆公式的计算推理部分也比较令人头疼。此时,如果是一些简单的公式,可以在纸上自己跟着演算一下,加深理解;如果公式需要一些复杂的演算过程(诸如涉及到复杂的矩阵变换),就可以直接看完问题之后看推论(结论式子)了。阅读完这个部分,可以稍微与摘要对照一下,此时你会发现介绍的研究方法与解决的问题与摘要上是一一对应的。
Performance Analysis。这部分可以看看仿真环境和结论就行,反正基本上就是验证了作者方法的可行性嘛╮(╯_╰)╭
结论部分可以细读了,这样会加深自己对这篇论文所解决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理解。
我顺带把标注过的一篇论文的上传当做附件咯~
有什么说的不够优化的地方欢迎诸位一起讨论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