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3月19日电 综合报道,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去联系已经进入第12天,客机目前仍下落不明。多国沿此前所测南北“走廊地带”弧线区发力搜救,逐步调整搜寻范围;在新一轮的发布会上,马方否认该国成为恐怖袭击目标,对是否查出有可疑活动的人员,也未有定论;不过,马方指出,失联客机两条通信系统在3月8日凌晨1点后的半个多小时内相继关闭,有关调查正继续推进。
飞机两条通信系统短时间内相继关闭 联合国机构未监测到爆炸
在18日马来西亚方面新一轮发布会上,马航首席执行官艾哈迈德•乔哈里•叶海亚在谈到有关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以及通讯系统等问题时表示,目前只能确定ACARS系统是在8日凌晨1点07分至1点37分之间关闭。而飞机的通讯系统关闭的时间是1点21分。
马方已将所有搜集到的信息交给专业人员分析,现在没有办法确认系统是在何种情况下被关闭的。前述ACARS系统被关闭时,据信客机位置是在马来西亚东部海岸上空。
此前一天马方表示,失联航班上副机长法里克最后一次和地面通话的时间是8日凌晨1点19分。这意味着,在法里克最后说出“好的,晚安”后两分钟,通讯应答系统被关闭。不过,目前尚无法证实是法里克本人关闭了这一系统。
另一方面,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方面日前通过纽约联合国总部渠道透露,截至目前,该机构未监测到失联马航客机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水面,发生爆炸的情况。同时也没有发现飞机坠毁的迹象。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拉希那•泽博之前表示,已要求该组织专家参与调查马航失联客机是否在高空发生爆炸。
18日的发布会上,马方几位官员也提到,信息还未确实前,不能透露更多详细内容,以防出现信息混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赶快找到黑匣子,这是唯一能给所有人答案的方式。
失联客机通过计算机程序变航道? 机长家中模拟器未现可疑处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美国高级官员称,马航失联客机第一次偏离航道转向向西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的,而这最有可能是由飞机驾驶舱里熟悉飞机系统的人员设置的。
官员们表示,与机长或副机师手动控制飞机不同,改变失联客机航道的人需要在飞机驾驶舱的电脑,即飞行管理系统上进行操作。而飞行管理系统按照飞行计划引导飞机从一地飞向另一地。目前并不清楚马航失联客机的路线程序是在起飞前还是在起飞后被改动的。
报道称,通常情况下,如果空管要求飞机按照另一条航线飞行,以避免恶劣天气等情况,飞行员会加入新的路径点。但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这个路径点离航班终点北京相当之远。
报道称,以上怀疑强化了调查人员的一个想法,即飞机是蓄意偏离航道,背后涉及违规行为,同时使调查人员更加关注机长和副机师。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18日报道称,失联客机机长扎哈里家中的飞行模拟器正接受相关机构调查。迄今尚未发现能表明该航班两名飞行员对飞机失踪负责的证据。
另据《马来邮报》18日报道,扎哈里的飞行模拟器中存有印度洋附近5条飞机跑道的资料。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调查人员称,这些练习跑道以马尔代夫马累国际机场的2个跑道及印度、斯里兰卡机场的3个跑道为基础,跑道长度都达到1000米。
不过,航空爱好者认为,飞行员拥有这种设备并不奇怪。有飞行员表示,他们中的一些人使用家庭航空模拟软件熟悉海外航线。即便发现扎哈里练习过沿着目前各国正搜寻的路线飞行,也不会令人感到吃惊,因为这可以是航班经常涉及的线路。
而马方在18日新闻发布会上,也回答称失联航班机长、副机长应该曾执飞过往北方向的重要航线。
无明显进展 中美澳等调整搜寻范围及力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称,中方在马方提出的有关失联客机可能飞往的北方走廊涉及中国领土的范围,调动卫星和雷达进行搜寻。同时,要通过调查及时为搜寻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18日也表示,中方已新划定出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的南北两块搜寻区域,中方舰船将从19日8时起,展开对马航MH370航班的第二阶段搜寻任务。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其他国家已经对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进行了搜寻,澳大利亚派飞机对科科斯群岛和圣诞岛进行了搜寻,为了减少其他国家搜救重叠,提高搜寻效率,中方决定在苏门答腊岛附近搜寻。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当地时间18日称,已将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的范围大幅缩小至南印度洋一个60万平方公里的狭长通道,但这样的面积仍相当于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总和。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称,强劲洋流以及风浪使得搜救行动更加困难。
路透社指出,南印度洋水域堪称全球最“荒芜”的地区之一,也是海水最深的地区之一,在该广阔水域展开搜寻工作,可谓挑战重重。
美国方面则称,由于美国船舰与侦察机已遍寻安达曼海,没有找到踪迹,将重新部署负责搜寻任务的美军船只和飞机。其中,在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及印度洋北面海域执行任务的“基德”号(USS Kidd)驱逐舰将重新部署,P-8A海神式巡逻机将前往澳大利亚,参与南线搜寻。
美国情报消息显示,没有证据证明马航失踪客机航经印度洋往北飞向中亚地区,当地国家至今未传出有客机降落或意外着陆的消息。
与此同时,在北线方面,12个国家正联合展开搜寻。区域为从马来西亚至泰国北部、缅甸、中国至哈萨克斯坦的弧线区域。
驻马大使:可排除中国乘客涉嫌恐怖和破坏活动嫌疑 赴马家属否认遭隔离监视
3月18日,在吉隆坡中国驻马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介绍情况称,中方对所有马航MH370失联客机的中国乘客进行详细调查,没有发现任何有破坏行为的迹象和证据,所以可以排除中国乘客涉嫌恐怖和破坏活动的嫌疑。
黄惠康表示,马方当前调查工作的重点是机组成员,失联客机是由一个或数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士违法所为,而且从事这些行为需要有很高的专业技能。
此外,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网站17日刊登了一份《马航失联客机来马中国乘客家属声明》。 声明就从网络上看到关于“在马中国家属遭马航隔离监视,像坐牢一样”的消息回应称,家属们获得多方照顾,不存在遭马航隔离监视情况,也从没有被限制过与外界接触的自由。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次航班失联至今,来自26个国家的搜救力量仍未找到客机的下落。越来越多调查信息披露,但相关的疑问似乎并未减少。
1MH370偏离航线是人为?
航空专家:有迹象显示经过精心策划
不少航空专家认为,从航班失联的时间和地点,到中断与地面通信,有明显迹象显示这一事件在经过精心策划后实施。而且,无论实施者是谁,这个人熟悉波音777-200型客机的操作并具有丰富的航空知识。
《纽约时报》17日援引美国高级官员的话报道,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次航班首次偏离航向可能由人为通过在驾驶室内的电脑系统实施,进一步加深了调查人员对航班偏离航线是由人为所致的观点,同时也增加了航班机长和副驾驶身上的嫌疑。
马来西亚当局已经针对机长和副驾驶展开调查,但尚未发现可疑之处。
2人为导致失联是唯一解释?
资深机长:“故意行为”不是唯一解释
空中客车A330型客机机长比尔·帕尔默曾著书撰写关于法航447次航班事实的细节和教训。他认为,根据现阶段公开的调查信息,“故意行为”可以解释客机的飞行轨迹,但并不是唯一的解释。
帕尔默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上撰文,就媒体披露的部分信息提出质疑。例如,有消息指客机在失联后的飞行中曾出现高度急剧变化,可能是驾驶员故意操作以便让客舱内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失去知觉。帕尔默说,飞行员难以逃脱飞行高度大幅变化的影响。
帕尔默认为,在自动驾驶关闭且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客机上的相关系统为了保持原有航速可能出现飞行高度的急剧变化以及线路的大幅度改变。即使自动驾驶关闭,777型客机依然能够持续飞行多个小时。
3飞行员自杀的可能性存在吗?
马方回应:正在调查
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17日在回应机长或副驾驶自杀是否在调查范围内时说,马方正在调查。但他补充说,这只是调查的各种可能性之一。
美国航空安全专家约翰·考克斯说,MH370次航班失联事件中的飞行员费力改变客机航向,与过去的疑似自杀案例所展现出的特点不符。
在以往空难事件调查中,“飞行员自杀”几乎是一个禁忌。即便存在相关证据,调查人员和官员往往也不愿公开承认“飞行员故意坠毁飞机以达到自杀目的”的真相,“自杀”一词也极少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出现。
4是否降落在某个偏僻处?
航空专家:可能性不大
马方宣布客机可能在失联后持续飞行多个小时,且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客机的残骸、碎片,也没有组织宣布为事件负责,不少人倾向于相信客机可能已经降落。
航空专家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专家们的疑问主要在于,类似MH370次航班的大型客机几乎没有可能逃过沿途国家的雷达和天上的卫星监测,在完全不被发现和察觉的情况下安全降落。如果事件是劫机,控制飞机上超过23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并非易事;如果劫机者想把飞机用作其他用途,则需要想办法为飞机补充燃料。
5马来西亚拒绝联邦调查局?
马方回应:与联邦调查局有合作
路透社援引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的话报道,截至17日,马来西亚尚未要求联邦调查局特工前往马来西亚协助调查。
马来西亚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侯赛因18日回应,马来西亚与联邦调查局之间有合作。“如果联邦调查局需要派更多专家,应该由他们告诉我们,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希沙姆丁说。
美方消息人士披露,马来西亚警方的确向美国的执法和情报部门提供信息,但是联邦调查局只是通过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的一名官员与马方保持联系。
联邦调查局和其他一些美国执法机构先前曾表达希望派人到吉隆坡协助搜索的意愿,但明确表示事先必须接到马方正式邀请。
6如果飞行员劫机,乘客没有察觉吗?
马航一空姐:客舱内人员有可能不知情
路透社援引一名匿名马航空姐的分析说,如果接管飞机发生在驾驶舱内,乘客舱内所有人、包括空乘服务人员,完全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知情。这名空姐说,MH370航班在起飞40分钟后提供夜间餐饮服务,在这一时刻,空乘服务人员一般都在忙着准备餐饮,而乘客或在睡觉或在等待睡前盥洗。“这是个红眼航班,大多数人,包括乘客和空乘,都想早点睡觉。除非有恐慌的理由,否则没有人会注意到飞机被人接管。”
7飞“北线走廊”,不会引起地面警觉?
马航一机长:完全有可能
马航一名主要航线的机长说:“完全有可能。”这名不公开姓名的机长说:“没人会关注这些事情,除非他们发现飞机朝着某一个(敏感的)地方飞行”。飞机如果走商业航班的固定航线,保持商业航班的巡航速度,地面军用雷达更不会对飞机产生疑问。况且,飞机是在夜间飞行。
8飞机靠长途低空飞行躲避雷达?专家对此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探员杰弗里·贝蒂认为,故意使马航客机转向者可能事先规划好路线,以躲避雷达探测。在他看来,一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有能力察觉所有已知的雷达部署地点,确认雷达盲区。“美国去巴基斯坦抓奥萨马·本·拉登的时候就做了这样的事情。”
不过,数名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的专家认为,难以长时间驾驶一架大型客机低空飞行。“这是一架空中的客车。我觉得,让这种东西处在雷达的探测范围外的难度超出想象。”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官员巴克·塞克斯顿说。
9如果飞机失联后继续飞行,为何没有乘客通报情况?
专家:1万米高空手机信号无法连接
在“9·11”事件中,一架遭劫持飞机上的乘客和乘务人员就通过电话向地面通报劫持情况。
香港科技大学主攻无线通信的电子学教授文森特·刘(音译)说,“9·11”事件中遭劫持飞机低空飞行,而且接近城市,因此手机可以寻找到地面基站信号,而当飞机在1万米高空巡航时,手机不太可能与地面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香港大学无线通信技术教授林皇兴(音译)说,在某些情况下,机上手机即便可以搜索到地面基站的微弱信号,也不足以建立通信。另外,飞机的金属外壳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屏蔽和削减手机信号。可能建立连接的情形时,飞机低空飞行,乘客把手机贴在飞机舷窗上,对着地面基站的方向。
《纽约时报》17日报道,已确认马航失联客机上安装有用于手机通信的无线电卫星通信设备,而且这一功能近些年来被植入飞机的电子娱乐系统,一般供商务舱和头等舱乘客使用。但分析师判断,如果有人故意关闭飞机的通信系统,也很有可能关闭飞机的娱乐系统,从而使整个机舱处于与外界无法通信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