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学
大学
高中
高中
语言
语言
服务
服务
申请交流

关注:1

所属分类: 本科留学 申请交流

查看: 695|回复: 3
发新帖

[申请总结] 盘点申请美国留学中最容易被浪费的8个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0: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般的美国大学申请,到1月1日基本截止。此时,该考的试都考了,申请材料也寄出了,似乎唯一可做的,就是等着录取。但最终入学,一般得到9月初。那么,从元旦到8月底这8个月都干什么?有什么计划?有什么日程?


  许多学生是什么都没有,白白浪费时间。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症状,即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在考试前争分夺秒,除了集中精力突击考试外什么都不管。一旦考完,立刻大放松,过度紧张的心理急需补偿,多一件事也不要做。我半开玩笑地告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是,这种话没有人要听。
  殊不知,就留美而言,浪费了这8个月,也许日后要用两年来补。为什么?首先,美国的一个学年,刨除各种假期,满打满算最多就8个月。浪费了8个月就是浪费了一学年。另外,这8个月往往决定了你进了美国大学后的“起跑线”。要知道,中美教育,不论是在哲学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差异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世界诸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极端。中国学生考托福、SAT等,其实还是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的范式中兜圈子,对美国的教育没有基本的概念和经验。如果缺乏准备,到了美国大学就即刻晕头转向、难以适应。最近一个相当突出的现象是:不少中国学生SAT达到两千分上下,比同校的美国学生的平均线还略高,但读了一年就被劝退。
  我强调这8个月的关键作用,并非否认应试的必要性。恰恰相反,我是站在应试实用主义的立场上讲这个问题:考试一定要倾其全力准备、发挥最高水平。有时确实也需要把其他事情都放在一边,专心突击。但是,托福、SAT之后,到了美国的大学,每门课都还有考试、有学期报告,过不了关的话,会铩羽而归,原来考的托福和SAT也都会泡汤。不能过了初一还不想十五。想想看:过了年关,考试和申请的事情都已经忙完,再没有火烧眉毛的事情逼着你应付。这岂不是专心致志准备适应大学课程的最好时期?
  可惜,中国的学生往往只知道应试强化,不明白读书也需要强化。我曾反复指出:中国的学生和家长,都患上“名校癫狂症”,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名校,越高越好。问题是,学校越好,阅读量越大。如果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学校要求的阅读量差距太大,后果就将不堪设想。比如,一般二流学校,即稍好些的州立大学,每周的阅读量至少有200页左右。到了常青藤,有时翻倍都不止。那些瞄准了常青藤、前50等等的学生,是否测试过自己每周能读多少页大学程度的学术英文?没有每周200页的阅读能力,非要竞争每周要求400页阅读的大学,其实进去了,岂不也是自找苦吃?
  大多数中国学生还经常忽视另外一个问题:在元旦时刻,你虽然忙完了考试和申请,但还没有被录取。一般而言,只要考试成绩还可以,申请时不好高骛远,为自己准备几所保底的学校,录取并不困难。但是,被什么学校录取,则大有文章。
  如果运气奇好,被一个超出自己程度的大学录取,此时可不是庆祝天上掉馅饼的时刻,而应立即陷入强烈的危机感中:自己跟得上课吗?第一年后是否会被劝退?能读《时代》,未必就能读大一的书目。如果一年级教授让你一周读完《清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怎么办?你用中文能一周完成吗?要知道,去了差的学校,被劝退的可能很小。但是,去了好的学校,比如前50名的学校,课程的水准相当高,被劝退的中国学生相当多。此时怎么能够高枕无忧?
  如果运气不好、进了一所很不理想的学校,那么就要提前考虑转学。美国的大学制度比中国灵活得多,转学如同家常便饭。比如,我就有位朋友,本来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读了两年不是很高兴,就转到了耶鲁。一般院校之间,这种情况就更多了。转学往往是带着原来学校的学分过来;从差学校往好学校转,这些学分也许要打些折扣,但基本不至于耽误学业。问题是,转学和申请一样,也有相当的周期,要提前准备。比如,你今年被不理想的大学录取,计划第二年转到好一点的大学,那么申请就必须在今年底完成。也就是说,你寄出来年的申请前,刚刚才在美国大学读了一个学期。要想转学成功,必须有良好的表现,特别是欣赏你的教授的推荐信。如果你已经上了美国大学,却无法在那里“证明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没有教授的推荐信,一切还靠国内原来的材料,那么劣势比从国内申请还大。因为人家会觉得你在那么差的大学都适应不了,怎么可以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所以,想第二年往好学校转,必须第一个学期就有出色的表现。可惜,第一学期往往是中国学生初来乍到最难适应的阶段。事先不准备,怎么可能有超人的表现?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这临行8个月的战略意义。别的不说,这8个月即使仅仅是集中精力猛攻阅读的话,词汇量也可能涨5000?10000,阅读会上一个台阶,原来每周100页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到200页。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初进美国的大学,会遇到各种出其不意的挑战。宁愿事先把困难和未知因素想得多一些。比如,我当年留美前就曾设想:假使第一年上课一句听不懂、一句说不出来,至少要保证回家能读得懂足够数量的书,能写出读书报告。这些在国内完全是可以准备的。这一条有了保证,出去时才多少有了定心丸。
  总之,留美不是高考—考到什么分数就上一本或二本。留美也不是一次性消费—支付了定金就拿到录取通知。留美是一种事业规划、人生奋斗必须持续不断的努力,必须走一步看三步。这些都需要非常主动的前期设计和准备。习惯于被动地应付考试的中国学生,特别缺乏的就是这种主动性。事实上,这种深谋远虑的习惯,是在美国大学生存之必需,第一年就会马上派上用场:怎么选课、选专业、改专业、是否承受得了相关的学业压力,所有这些都要自己精心策划,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估价,不能被动地听别人吩咐。那种考完试就摆出一副“我死了以后管他洪水滔天”的架势的学生,还不懂得怎么为自己负责,出去非吃亏不可。

沙发
发表于 2014-3-19 13:29:55 | 只看该作者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板凳
发表于 2014-3-19 21:39:3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支持再支持
地板
发表于 2014-3-20 19:09:58 | 只看该作者
好,很好,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发布主题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订单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