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学
大学
高中
高中
语言
语言
服务
服务
海外生活

关注:2

所属分类: 无聊啦 海外生活

查看: 1467|回复: 7
发新帖

[聊天八卦] 打牌小王子胡适从康奈尔毕业100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 11:31: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两天从Kroch Library里的The Asia Collections经过时,发现门口的一个橱窗竟然是在纪念胡适从康奈尔毕业100周年,顿感有些许穿越。



回家查了一下才知道胡适跟康奈尔和The Asia Collections (北美最大的亚洲文献收藏之一) 之间的故事。原来胡适在康奈尔不止是打了很多牌。

先解释一下胡适打牌的梗吧。前段时间在网上流传的胡适在康奈尔的留学日记是这么写的: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当然了,真实的胡适日记被人考据出来是这样的(via 知乎@田吉顺 http://www.zhihu.com/people/tian-ji-shun,回答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62890/answer/14180030) :

七月四日
读Plato's “Apology of Socrates”。
今日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夜八时至湖上观此间庆祝会。士女游者无算,公园中百戏俱陈,小儿女燃花爆为乐。既而燃火作矣,五光十色,备极精巧。九时半始归。
七月五日
往暑期学校注册。下午打牌。
七月六日
暑期学校第一日,化学。打牌。
七月七日
上课。打牌。
七月八日
无事。打牌。天稍稍凉矣。
七月九日
读《马太福音》。
七月十日
上课。化学实验。左手拇指受玻璃管刺伤,流血甚多。
七月十一日
读Fosdick‘s“The Second Mile”。此书甚佳。余在Pocono曾见此人演说三次。作《哭乐亭诗》成:
【这首诗我就不打出来了】
七月十二日
上课。读H.Begbie's "Twice-born Men"。
得怡荪书,附乐亭行述,嘱为之传。下午为草一传。久不作古文,荒陋可笑。昨日一诗,今日一文,稍稍了一心愿。然此岂所以酬死友者哉!【后面是程乐亭小传,也不打出来了】
七月十三日
上课。读《陶渊明诗》一卷。
化学第一小试。读拉丁文。
夜游公园,适天微雨,众皆避入跳舞厅内。已而乐作,有男女约二十双,双双跳舞。此为余见跳舞之第一次,故记之。
七月十五日
读拉丁文。读《谢康乐诗》一卷。作书寄友人。夜赴暑期学生之欢迎会。
七月十六日
游湖上别墅,归后大风雨。读拉丁文。
七月十七日
上课。化学试卷竟得百分,真出意外。读拉丁文。
七月十八日
上课。做化学算题,久不作算数之事矣。(去年北京试后,即未一亲此事。)
夜听Prof. Sprague演说“Milton”。此君为本校最先英文掌教,今老矣。

所以说,学渣学弱们别被学霸迷惑了哦,人家是在化学考满分,读拉丁文,读古文,读哲学名著宗教经典和自己写诗之余打点牌陶冶下情操,而且你怎么知道胡适打的不是桥牌呢?…不过我倒是很好奇当时留学生一般都打什么牌呢?斗地主?德州扑克?或者是麻将?但其实德州扑克和绝大多数中国现在流行的扑克玩法在100年前都还没发明出来呢。麻将的话,当年可没有23公斤免费托运之类的事,我觉得那些大学霸们会宁可多背几本书来美国也不会带麻将吧…所以胡适他们多半打的还是桥牌吧…不过还是略开脑洞想象了一下胡适喊着“老子All in了!”的情景,或者是“对三要不起”,或者“胡了胡了!”,画面真是太美……


好了,说回正题。北美最大的亚洲文献收藏中心之一The Asian Collections为什么会给胡适专属纪念橱窗的待遇呢?原来在2011年,胡适带领他的几个小伙伴们向康奈尔捐献了350本中国经典古籍,从而为康奈尔中文文献收藏奠定了基础,这些文献也成为了后来Charles W. Wason Collection on East Asia的基石之一。牌桌上的小伙伴你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所有人拥有的书加起来能有350本吗?其中又有几本真正读过读完呢?

《康奈尔编年史》(Cornell Chronicle) 在今年4月16日刊登了专门纪念胡适的短文:

One hundred years ago, one of Cornell’s most famous alumni graduated with the Class of 1914.
He went on to become the leader of China’s new culture movement (1919), the Chinese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States (1938-42), the chancellor of Peking University (1946-48) and president of the Academia Sinica (1957-62).

Among his many accomplishments, Hu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Cornell Library’s Chinese collection - and the subsequent creation of the library’s celebrated Charles W. Wason Collection. In 1911, along with several other Chinese students, Hu donated about 350 classic Chinese books to the library - books they had brought from their homes on the monthlong journey across the ocean.

More than a century later, the Wason Collection comprises more than 600,000 items, includ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books in Chinese, Japanese, Korean and other languages. It will celebrate its 100th anniversary in 2018.


这里还有Cornell Chronicle一篇纪念胡适等人向康奈尔赠书的文章,其中对胡适的评价也很高:http://news.cornell.edu/stories/2011/12/library-celebrates-gift-hu-shih-class-1914


这里摘一段胡适在美留学时期的简介

1910年8月,胡适官费赴美留学,初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由于对农学无甚兴趣,转入文理学院。1911年,胡适听说任鸿隽(著名化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曾任四川大学校长)和杨铨(杨杏佛,中国人权运动先驱,后被国民党军统人员暗杀于上海)两人将以“稽勋留学生”的身份赴美留学,就竭力邀请二人到康奈尔来……胡适赴美留学后,一直与任、杨两人保持着书信联系。而胡适每每去信,就大谈康奈尔大学的种种好处,所以任鸿隽日后写道:“康校在美国,固以擅长科学著称,且是时胡君适之已先在此校,时时绳康校风景之美相劝诱(吐槽:劝诱一次用得真好,吾等遂决计就之。”任鸿隽和杨铨来到康奈尔大学后,不久就与同在康奈尔留学的赵元任(中国语言学之父、音乐家)、胡明复(数学家)、秉志(中国现代生物之父)、周仁(中国现代钢铁冶金学家和陶瓷学的开创者之一)、过探先(中国现代农业教育开拓者)、章元善(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起人之一)、金邦正(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等人创办了《科学》杂志,向国内介绍留学生情况及西方科学知识,并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社。胡适虽不是发起人,但却是最早的社员和《科学》积极的撰稿者,还为由赵元任作曲的中国科学社社歌填写歌词。

1915年在康奈尔大学校园诞生的中国科学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旨在“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科学社于1918年自美国迁到中国后,设总社于南京高师(现为南京大学),继《科学》杂志后,中国科学社又出版发行了《科学画报》、《科学译丛》等刊物,在各地成立了图书馆和研究所。中国科学社作为20世纪前半叶在中国覆盖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科学团体,对近代科技在中国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系统和奠基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1928年,以中国科学社成员为主的学者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并陆续创办各学科研究所,形成了当时的官方科学研究和管理体制,但是在民间社会尤其是学术界,中国科学社依然享有崇隆的声望和影响力。

在康奈尔大学之后,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深受导师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字改良刍议》引起巨大反响。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吐槽:3年拿下PhD哦),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极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这里再摘抄翟翔校友在日志《寻觅胡适之》中的几段,写得很好。我不禁感叹胡适笔下的康村和康大生活竟与百年后我的所见所闻何其相似。Uris Library, Cascadilla溪谷,峡谷的铁桥,冬天的万里雪飘,我们路过的景、吐过的槽,原来胡适在百年前也都经历过了。

作为一名康大人,常不可避免地要想起胡适。

九十八年前的夏日,文理学院楼前,康大的第一任校长Andrew White略带羞涩,亲自出席了他的铜像揭幕仪式,同年毕业的胡适,在人群中见证了那一特殊的时刻。在康奈尔时,每每从铜像前经过,我都不由自主要停下会,想想当年小胡驻足于前的情形。

一百零一年前,有感于北美高校缺乏汉学文献,尚在读一年级的胡适在发起倡议,九位中国学生向康奈尔捐赠了数十种、两百余卷的个人藏书,诸子百家,文学史学名作,无所不涵,创康大中文图书收藏之先河。在康奈尔时,我曾从图书馆档案中寻得当年移交这批图书的清单,看到胡适精心翻译打出的梗概和工整抄上的中文书名;也曾在特藏部找出胡适所赠的书籍,历久如新,心田里顿泛起很多感慨。

胡适常至Uris图书馆自修,那儿就是他笔下的“藏书楼”。他还曾在图书馆拍下读书的学术照,签名后广赠好友。其中一张,至今还静静躺在康大的档案中。在康奈尔时,每次去到Uris学习,就有种别样的感觉。

胡适喜欢Cascadilla的溪谷,在他的笔下,那里“长松蔽天,小桥掩映,溪声淙淙可听,胸襟为之一舒”,大四时他特意搬到溪谷南的一栋木屋中,以更近距离地日夜感受那里的风光。谈到窗外,胡适称其“溪两岸多大树。窗上所见:清曜之柏,温柔之柳,苍古之橡。林隙中可见清溪,清浅见底,而下流皆为急湍,故水声奔腾”。在康奈尔时,我曾几次跑去Oak Street的120号,看到屋里灯光闪烁,几个美国青年进进出出。他们可曾知道,百年前这里曾出入过何等鸿儒。

然而多少年都已过去,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胡适初入康奈尔时,在农学院。农科的Pomology课程实习,常会让学生将三五十个苹果分类,红苹果、青苹果、酸苹果、甜苹果…这让绮色佳地区长大的美国人做起来可谓轻车熟路,却令对此丝毫无天分可言的胡适崩溃不已。他很快觉察到这些课程并非他的兴趣所在。当时留美中国学生多偏重修读理工科,而绝少有关注文史哲者,用胡适的话讲,就是“几三倍于文科”。胡适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了改变了他一生方向的决定—在康奈尔学农三学期后,转入文理学院改修哲学。

观胡适在康大期间的日记,早期多是温读植物学、写报告,后期则是各处参访、做演说。
也有过写完考完后“夜打牌”的经历,也有过分数不佳而感郁闷的记录,也有过对绮色佳漫天飞雪的怨念,一切就都是那么得真切,感觉他在百年后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1915年5月初的一个清晨,胡适步行到学校峡谷的铁桥上,俯视那里的瀑布冲刷而成、景色清幽的峡谷,念及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名言。他在当天的日记写道:“不观乎桥下之水乎?今吾见二百尺之深谷,数里之长湍,皆水之力也。以石与水抗,苟假以时日,水终胜石耳。”他将这番偶得与韦莲司分享,韦莲司回答:“老子亦是亦非,其知水之莫之能胜,是也;其谓水为至柔,则非也。水之能胜物,在其大力,不在其柔。”正心忧日本对华逼威日甚的胡适顿悟:“此言是也。”
胡适称她为“人生之舵手”。很多人不能理解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何以在那个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创下如此轰动却又平淡的爱情,其实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两人彼此提供给了对方心灵上的依托及支持。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在渴求这样的soul mate,只是有的人在生命的旅途中碰到了,有的人没有。

胡适1914年自康奈尔毕业后,录到同校研究生院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但在1915年却因奖学金被停发,不得不另觅出路。胡适对此委婉给出的解释是他连日奔波讲演,且康奈尔哲学系又为新唯心主义者所占据,而胡适则视自己为康大哲学系教授的理论“宿敌”哥伦比亚杜威实验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胡适日后回忆,认为正是康奈尔哲学系在课堂上对杜威的系列口诛笔伐使得他产生了对杜派的兴趣。但不管怎样,在1915年夏系统研究过杜威的著作后,胡适成功自康大转学到哥伦比亚。这也是我所知的中国留美学生最早、也最为传奇的“套磁”案例。


康奈尔Kroch Library Rare & Manuscripts(特藏部)藏有Hu Shih papers at Cornell University, 1910-1963,其中有不少非常珍贵的资料,比如胡适的本科学籍卡,胡适在美国11所知名大学获得的荣誉学位等。这些原本可以在The Division of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找到,就在Kroch Library的地下。而电子版可以在这里直接下载:http://ecommons.library.cornell.edu/handle/1813/36425。另外还有《胡适未刊书信日记》,可以在图书馆直接借阅:PL2766.S5 Z48z 2010。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Kroch Library。Kroch从Olin Library一直往里走就到了,有地面和地下好多层,包括了巨大的亚洲文献中心和极具特色的Rare & Manuscripts Collections。亚洲文献中心里有许多神奇的中文书,从古董级别的古籍,到各类词典,到一些国内可能被禁的书,到什么武侠鉴赏宝典,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而Rare & Manuscripts Collections更是一个神奇的宝库,其中包括许多国宝级世界级的文物,比如刻有埃及楔形文字石块,莎士比亚手稿,最早的莎士比亚全集之一,Gutenberg Bible(欧洲最早印刷的书籍),达尔文《物种起源》最早版本之一,达芬奇手稿(其中有他发明的各种奇葩机械),狄更斯的头发,等等。定期还有许多很有特色的展览,现在正在办的是一个叫做Speaking of Sex的特展。总之,Kroch Library和Rare & Manuscripts Collections绝对是康奈尔必游之地。


说回到胡适。胡适他们当年从国内带书来康村需要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却仍然慷慨捐献,继而从某种意义上为康奈尔成为北美最大的亚洲和中国研究机构之一奠定了基础,也让康奈尔和中国留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1911年胡适在捐书时曾在康奈尔图书管理员的信中写道: “As long as Cornell has Chinese students, this collection, I believe, will increase every year … . 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see the library of this university become one of the greatest college libraries in America; and it is also our duty to do our best to help the library grow.”

沙发
发表于 2014-9-1 12:24:43 | 只看该作者
顶![此回复虽然只有一个字,却深刻表达了回复人的深深的祝福与刻骨的感情,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足以见此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及惨绝人寰的创新能力。实是佩服佩服!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之题,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的感动和惆怅,有浑然天成之感,真乃祝福中的绝笔]
板凳
发表于 2014-9-1 16:47:4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没办法因为我要打十五个字啊】
地板
发表于 2014-9-1 19:50:44 | 只看该作者
前排,坐等,支持楼主,直播无敌,楼主千秋万世
5#
发表于 2014-9-2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他们都说打出十五字才是最标准的】
6#
发表于 2014-9-3 02:19:55 | 只看该作者
【有前排不占或者不灌水是会后悔的】
7#
发表于 2014-9-3 11:25:56 | 只看该作者
【用十五字混经验的有谁比我厉害呢】
8#
发表于 2014-9-3 20:18:10 | 只看该作者
【句句十五个字有哪个高手能超越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发布主题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订单中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